中国经济报导:截至 2025 年 6 月底,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 21.59 亿千瓦,占总发电装机的 59.2%,首次接近六成。
光伏与风电双轮驱动:光伏装机 11 亿千瓦(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 51%),成为第二大电源;风电装机 5.73 亿千瓦,两者上半年新增装机占可再生能源新增总量的 98%。
例如,分布式光伏投资同比增长超 70%,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密集落地。
水电基础稳固:水电装机 4.4 亿千瓦,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 20.4%,西南地区水风光综合基地持续推进,如雅砻江中游基地规划装机超 30GW。
核能稳步发展:中国核电控股在运机组 2500 万千瓦,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 2185.9 万千瓦,合计 4685.9 万千瓦,为清洁能源提供稳定基荷电力。
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
顶层设计强化目标约束:国务院《2024—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》明确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 20%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 39%。
广东等省份进一步细化目标,如广东省计划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 30%,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。
技术进步降低成本:光伏组件效率提升至 26%,风电大型化推动度电成本下降至 0.15 元 / 千瓦时,经济性全面超越煤电。
上半年绿证交易量达 3.48 亿个,同比翻倍,6 月均价 3.4 元 / 个,市场化机制加速可再生能源消纳。
电网基础设施升级:哈密 — 重庆 ±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,每年可输送 360 亿千瓦时 “沙戈荒” 新能源电力至川渝地区;金上 — 湖北特高压工程贯通,缓解华中电力短缺。
上半年能源供需总体宽松:多重因素共同作用
一、供给端: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力
煤炭保供能力增强:晋陕蒙新等主产区释放先进产能,上半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5.4%,日均调度产量超 1200 万吨,重点电厂库存超 2 亿吨、可用 30 天。
油气产量稳定增长:原油产量同比增长 1.3%,天然气产量增长 5.8%,非常规油气开发取得突破,如山西煤层气产量同比增长 12.5%。
电力装机快速扩容: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超 2 亿千瓦,其中调节性电源(水电、气电、煤电)3000 万千瓦,有效支撑极端天气下电力供应。
二、需求端:经济转型与能效提升
经济增速放缓抑制能源需求: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5.3%,低于 2024 年同期,工业用电量增速回落,高耗能行业(如钢铁、建材)产量下降,单位 GDP 能耗延续下降态势。
能源消费结构优化: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提升,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1.8 万亿千瓦时,占全社会用电量 39.7%,超过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总和。
极端天气影响有限:尽管 7 月全国最大电力负荷 4 次创历史新高(最高 15.08 亿千瓦),但新增装机、特高压输电及 800 万千瓦新型储能调用保障了电力供应,未实施有序用电。
三、市场与价格机制调节
国际能源价格低位运行: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约 68 美元 / 桶,同比下降;欧洲 ARA 港口煤炭价格跌至 92.75 美元 / 吨,进口成本下降缓解国内能源价格压力。
绿电交易活跃:上半年核发绿证 13.71 亿个,交易量 3.48 亿个,绿电溢价机制推动企业主动采购清洁能源,如广东 “十四五” 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 20%。
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突破六成与能源供需宽松的双重特征,标志着中国能源转型进入 “量质齐升” 新阶段。

4001102288 欢迎批评指正
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